知名老電影收藏家龔偉強帶領觀眾一起走進舊時影像中的江南。記者 倪黎祥攝
初夏時分,蟬鳴成片,蜿蜒的溪水邊,柳條垂絲,隨風搖動……一幅水墨畫卷將牧童、耕牛、竹笛融為一體。昨天下午,在蘇州美術館報告廳,知名老電影收藏家龔偉強從第一代中國水墨動畫電影作品《牧笛》等一系列影像作品開始展示,帶領觀眾一起走進舊時影像中的江南。
電影制作技術和攝影技術一樣,是外來的影像記錄手段與藝術表現形式。一百多年前,當發明于歐美的活動影片攝影術引入我國初始,江南由于其獨特與優越的地理位置、便利與快捷的水陸交通、悠久的歷史與文化遺跡、豐富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再次成了除傳統書畫技藝之外的影像記錄對象。
隨著外來電影技術和藝術的發展,加上中國電影從業者逐漸熟練掌握其技巧與技藝,記錄、描摹、再現江南的社會風貌、自然景觀與藝術意象成為可能。20世紀以來,江南是被電影膠片記錄、留存活動影像最多的區域;同時,由于蘇州美術??茖W校培養出來的一批專門人才加入國產電影制作隊伍,創作出了諸多具有江南風情的影像作品。
“實際上,1949年以前的江南影像原先很少對公眾展示,能借這個機會跟蘇州觀眾見面,讓蘇州觀眾親眼看見江南的美麗,非常難得。這些影像大部分由那時的外交官、傳教士等以游客的身份記錄下來,有些由外國機構拍攝制作,還有美籍華人特意回到中國拍攝的故土常熟影像,向世界宣傳中國的自然景觀。”龔偉強說,作為一名文藝導演,他從2012年開始從事影像的采集工作,逐漸發現了一些比較珍貴的東西,也漸漸愛上了這件事。“今天是我第一次拿出這些關于蘇州地區的影像資料進行展示,這些影像是研究1949年以前江南鄉村風貌的珍貴歷史文獻資料,可以讓大家更加直觀生動地了解那個時代具象的面貌。”他說。
此次講座上,龔偉強展示了他珍藏多年的一組早期江南題材的紀錄影片、科教影片和水墨動畫影片,帶領觀眾在水墨動畫影片中捕捉江南的倩影,賞析其中江南意象的運用,并以江南題材的早期紀錄影片、科教影片為觀眾鋪開江南的歷史畫卷,呈現江南的人文風貌。(記者 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