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焱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上市公司作為資本市場的基石、創新發展的主體,對于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蘇州工業園區積極搶抓科創板注冊制、港交所18A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新規等資本市場改革機遇,充分發揮科創資源、金融資源、專業服務資源集聚優勢,創新推出“上市苗圃工程”,區域企業上市明顯提速,近三年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34家,平均每月就有1家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創造了資本市場的“園區速度”。截至2022年年底,園區境內外上市公司累計61家(境內A股41家、香港聯交所16家、美國納斯達克4家),占蘇州市的25%,穩居市內縣級市(區)第一。
為進一步發揮好上市公司經濟“基本盤”、增長“動力源”、轉型“領跑者”的重要作用,蘇州工業園區金融發展和風險防范局將著力推進上市公司“參天計劃”,為“企業敢干”保駕護航。以企業主導、政府引導、風險可控為原則,引導上市公司遵循市場規則、加強垂直整合、優化治理水平、提升核心競爭力,鞏固產業鏈中的龍頭地位,做強主業、做高產值、做大市值,努力形成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一是鼓勵上市公司做強主業。強化上市公司創新主體地位,鼓勵上市公司與全球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加強合作,協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鼓勵上市公司發揮行業龍頭帶動作用,構建新興產業領域創新型企業孵化鏈條,牽頭產業集群創新發展;鼓勵上市公司積極發展商標品牌,創新質量管理方法,參與制定國際、國家、行業、地方等各類標準。
二是引導上市公司扎根園區。充分調動上市公司在園區投資布局的積極性,進一步夯實上市公司總部屬性,激發上市公司在穩經濟大盤、保增長動能、促產業升級中的關鍵作用。鼓勵上市公司在園區設立各類綜合型、功能性、創新型總部;引導上市公司在園區加大投資力度,募投項目、固定資產投資等核心項目在園區優先布局,員工持股平臺等在園區優先設立。
三是支持上市公司用好資本。推動上市公司合理使用各類資本工具,在規范穩健的原則下不斷做優做強。支持上市公司用好用足增發、配股、可轉債、二次上市、并購重組等各類資本市場工具,在資本市場持續擴大融資,圍繞主責主業開展項目投資、對外并購、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孵化上下游創新型中小企業;由金融局牽頭組織國有資本、上市公司等社會資本,圍繞行業門類組建產業投資基金,通過并購等方式幫助上市公司優化產業結構,鞏固產業鏈;推動各類金融機構圍繞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創新金融產品、提升金融服務,提供投貸聯動、并購貸款、并購基金等綜合金融支持,加大對上市公司融資支持力度。
四是強化上市公司品牌塑造。引導上市公司做好公司品牌和形象宣傳,不斷提升企業品牌口碑和社會影響力。引導上市公司通過制定正確發展戰略、完善公司治理、改進經營管理、培育核心競爭力,可持續地創造企業價值;積極做好投資者關系管理,系統性展示公司經營情況,主動回應市場熱點和投資者關切,增進投資者對企業價值及經營理念的認同;加強上市公司輿情監測,科學開展輿情管理,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五是促進上市公司規范管理。強化上市公司主體責任意識,以提升公司價值為根本,依法合規進行市值管理,實現公司市值與內在價值的動態均衡。持續督促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等“關鍵少數”履職盡責,規范信息披露行為,提升公司治理能力,在規范穩健的基礎上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鼓勵上市公司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合理運用增持回購、股權激勵、股票分紅、分拆分立、并購重組等資本市場工具做好公司市值管理;引導金融機構對符合園區產業方向、生產經營基本正常、暫時存在融資困難的上市公司提供必要的流動性支持,在充分了解上市公司情況、壓實上市公司主體責任的基礎上研究制定風險化解方案。
六是完善資本市場服務生態。充分發揮企服中心、園區上市公司協會等服務功能,統籌“上市苗圃工程”服務內容,既按照上市階段獨立提供服務,也按照行業領域、共性問題共同組織活動,營造更優產業生態和創新生態。進一步加大證券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公司、咨詢公司等優質資本市場服務機構集聚和能級提升力度,策劃舉辦高質量發展論壇、行業策略會、再融資并購重組主題研討會等各類具有較高影響力的資本市場活動;促進資本市場服務機構提供高端化、定制化、本地化服務,探索搭建企業并購信息服務平臺,為上市公司進一步發展提供技術、資金、產業資源等全方位支持;深化與證券交易所之間的合作,充分發揮上交所科創沙龍、深交所蘇南企業服務基地、江蘇企業赴港上市培育基地功能作用,爭取更多創新政策在園區先行先試。
★作者系蘇州工業園區金融發展和風險防范局黨組書記、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