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播 家在蘇州 微博 微信
首頁 要聞 民生 社會 理論 時評 文體 教育 旅游 圖聞 專題 工業園區

□黃建洪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需要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這為新時期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作為全國首個“中國民間戲曲文化之鄉”的北橋街道,牢牢扎根曲藝特色,因勢利導、務實創新,走出了一條獨具北橋內涵和特色的基層社會治理之路,值得關注。

一、強化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黨建引領

北橋街道,隸屬于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位于蘇州北大門,是譽滿蘇州、無錫地區的戲曲之鄉。歷經歲月的洗禮,經由鄉村—村鎮—鎮區—城區的滄桑巨變,北橋正以堅韌的態度和務實的作為,回應社會治理的新挑戰與新需求。

社會治理的痛點、難點和堵點在基層,重心向基層下移、落定到城鄉社區,這是共識。但是共識之下,如何真正針對性地強化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力和整合力,突破部分存在著的虛化、弱化、邊緣化困局,各地的努力不盡相同。北橋街道黨工委通過三個方面的努力較好地實現了對社會治理的黨建引領:

一是強化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方向引領。立足“文化之鄉”、全面融入相城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城區化發展大趨勢,以政治建設為統領,狠抓社會治理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入腦、入心、入行,共建美麗北橋。

二是強化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載體引領。以規范化建設為依托,統籌推進黨建陣地和黨群服務中心建設,重點打造北漁社區“紅船驛站”、靈峰村“海棠花紅 德潤靈峰”黨建主題公園和新北村黃涇區域網格先鋒廣場等,實現轄區黨群陣地服務覆蓋企業百余家,年度累計服務黨員群眾八千多人次。

三是強化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機制引領。深入推進“黨建紅+網格藍”的基層治理模式,搭建機制、整合資源、放大黨組織引領的“耦合效應”。

二、濡化基層社會治理中的文潤德澤

北橋充分發揮戲曲文藝的教化功能,立德樹人,厚植社會治理的德治根基和文化底蘊,促進社會的溫和、溫婉與溫潤,從而構建更加溫暖的和諧社會。近年來,北橋街道堅持“文化先行”,扎根于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土壤,深入挖掘當地戲曲文化資源優勢,戲曲藝術正成為北橋社會治理的閃亮IP和強大動力。

其一,以戲鑄魂,夯實社會治理基礎。北橋街道充分發揚戲曲文化所弘揚的真善美,聯合長三角運河一帶地區共同主辦2020首屆長三角戲曲·曲藝文化藝術周活動,打造“情韻戲鄉”文化品牌,塑造社會道德新風尚。此外,北橋3家三星級公益性評彈書場,每年開展評彈演出超過900場次,惠及群眾15萬人次;“冶長涇杯”蘇州市戲曲票友大賽,飲譽蘇南;群眾戲曲藝術節,享譽全國。此外,北橋通過成立戲曲培訓班、幼小銜接、全班級覆蓋等方式,將戲曲所弘揚的精神精髓注入學校教育,育人效益顯著。特色“戲曲小藝人”,省內外屢獲大獎;少兒評彈九上央視舞臺,激發了戲鄉人的文化自信。

其二,以戲為骨,搭建社會治理新網絡。北橋以戲曲為載體,引導各方共同參與,構建多載體、有內涵的社會治理。荷緣戲曲文化社等社團通過排演錫劇《珍珠塔》《家的守護》《幸福計劃》等以及創編戲舞、戲歌、戲曲聯唱、民樂、小品、評彈情景劇等節目,緊扣家風培育、移風易俗、掃黑除惡、好人好事等主題,倡導正氣、正義、正直,敦化民風,培養文明、自強、自律的新風尚。通過政府協助、院團主辦、互動服務,促進了社會的良性互動,各項政策得以順利開展,時代精神得以更好地傳遞。

其三,以戲凝心,集聚社會治理新共識。北橋街道不斷弘揚北橋優秀的戲曲文化,使得北橋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兒童都對北橋作為戲曲之鄉充滿驕傲之情。戲鄉的文化優勢和資源正深深地融入民風建設,例如北橋文藝骨干改編創作了以錫劇《戰疫情·北橋兒女贊》《幸福計劃》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質節目,讓文明新風帶著溫度“飛入尋常百姓家”。好人故事、鄉鄰情誼、戶戶家風被編入戲曲,道德生命在表演中展現,讓戲曲成為文明新風的弘揚載體,也成為凝聚人心、共建美好家園、共創美好生活的不竭精神動力。

其四,德潤人心,匯聚成社會治理的新風尚。北橋街道通過戲曲推動了社會治理由剛性向柔性轉變,將“勤、誠、信、仁、孝”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市民心中。崇德向善、德潤人心,北橋涌現了一批批“好人”,被稱為相城乃至蘇州精神文明建設的“北橋現象”。近年來,北橋先后涌現林炳桂、榮學潤、周六妹等“中國好人”3名,以及眾多“江蘇好人”“蘇州好人”“相城好人”。捐遺是北橋在工作過程中發現的道德建設新現象、新領域,街道因勢利導于2018年在盛南社區成立“周六妹好人工作室”,示范帶動一大批人加入捐遺行列。北橋以“榮學潤好人工作室”“好人+學堂”等為載體,凝聚榜樣力量,持續放大“好人效應”,帶動周邊居民不斷從善、向善、揚善,用道德繪就新時代北橋的文明新底色。

三、實化基層社會治理中的民主協商

基層社會治理的基礎是在黨的領導下的基層自治,自治的質量是關乎社會長治久安和民生福祉改善的大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社會格局,民主協商是一條建設之路。北橋以民主協商為手段,最大化釋放居民的自治潛能,效應顯著。

一方面,以“議事室”為載體運行民主議事規則。成立“好商量”協商議事工作小組,在已有的“政協委員活動之家”、“政協委員工作室”、黨群服務中心、黨群服務站的基礎上,疊加“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這一平臺,打造升級協商議事室、委員工作室、社情民意聯系點“三位一體”工作載體。積極延伸構建“一村(社區)一協商室”的議事協商網絡,形成政協搭臺、各方參與、服務百姓的新格局。

另一方面,以“五步法”為依托提升協商質量。從治理實際出發,調動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積極性,探索建立了“提—定—議—做—督”五步可操作化的民主協商程序。實踐中,北橋已在靈峰、盛北和盛南等村社區就垃圾分類點設置、小高層充電樁建設以及老黨員暖心工作室維護等議題開展了多次專題民主協商會議,治理取得明顯成效。

四、轉化基層社會治理的生態之基

北橋街道轄區內既有城市社區,又有傳統村莊,還有過渡型的交會地帶,環境整治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壓力頗大。近年來,北橋踐行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將生態環境保護放在首位,轉變傳統經濟發展模式,致力于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治理有效的綠色生態之城,取得實效。

第一,淘汰“散亂污”企業,全面促進產業升級。面對曾經“廢塑之鄉”的負面標簽,北橋持續推進去產能行動,淘汰低產能散亂污企業。2017年以來,北橋共淘汰整治“散亂污”作坊1593家,印染行業在北橋已成為歷史,廢塑企業全域關停。通過轉型升級,蘇州寶麗迪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蛻變為創業板纖維母粒行業第一股。

第二,搬遷安置平穩過渡,騰籠換鳥加速轉型。2019年,北橋街道基本完成安置房、產業項目等重點地塊搬遷清零等搬遷攻堅任務,為相城經開區高質量快速發展騰出土地空間資源。在搬遷安置工作中,因為有民主協商的充分基礎和機制依托,動遷居民安置房兩證辦理順利,在動遷過程中未發生惡性群體事件,穩妥完成安置工作。

第三,有力開展污染防治,打造生態宜居北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北橋街道按照“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要求,以一著不讓的態勢和標本兼治、鐵腕治污的決心,大力開展整治工作。

★作者為蘇州大學東吳智庫研究員、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活力校園
春日集市
定格春天
水中花
愛的陪跑
志愿服務
无遮体视频聊天交友网站,考的好妈妈随你上,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啊哈~给我~啊(H)老师
宝贝∽好硬∽好爽一再来视频| 宝贝小嫩嫩好紧好爽H在线视频| 含着两个雪乳上下晃动人妻| 人人狠狠久久综合网| 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视频| 无遮无挡爽爽免费毛片| 考的好妈妈随你上| 性一交一乱一伦一色一情孩交| 国产精品无码AV天天爽水蜜桃| 美女0裸体无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