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吳中區金山實驗小學校長 王偉芬
專注,專心注意之意。從小淬煉學生的專注品格,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的必要內容。
“匠心”,原指能工巧匠的巧妙構思。對于學生來說,巧于動手、專于用心、敢于創新,即是“匠心”之法,它建立在學生對學業的執著追求上,體現在學習與生活中的堅韌不拔、孜孜不倦等優良品質上。
由此可見,具備專注品格,正是“匠心”顯現的前提條件和關鍵內核。淬煉專注品格,方能凝聚匠心之魂。
我校坐落在千年古鎮木瀆,享有得天獨厚的地域文化資源。其中傳承金山石雕非遺文化,弘揚凝神專注、鍥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為學校文化注入了“匠心”的文化內核。依托學校“匠心”文化,能有效淬煉專注品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系列訓練中精進專注品格
培養專注品質,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強化頂層設計,要貫穿整個小學學段,由淺入深,逐級推進。
依據專注的表征與評價維度,圍繞行為習慣、學習習慣、思維能力三方面,可以提煉出“指向時間的專注”“指向目標的專注”“指向效度的專注”“指向難度的專注”“指向解決問題的專注”等培養主題,設計訓練項目,拓寬訓練途徑,形成培養階梯和體系。
同時,注重在學校“匠心”文化的整體框架內設計相應的評價機制,實現目標引領,突出評價的導向功能。
在閱讀書香中涵養專注品格
閱讀不僅能幫助學生收獲知識,更能鑄造其靜心專注的品格。
首先培養學生熱愛閱讀的習慣。一方面在每個班級布置朗讀角,每條走廊設置書柜,營造處處聞書香、時時有書讀的閱讀氛圍。另一方面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感受閱讀的快樂。同時,在課外閱讀指導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入相關主題的內容,引導學生在書海中汲取“匠心”養分,形成專注品格。
在學科教學中錘煉專注品格
具有專注品質,能大大提升學習效率。老師在教學時應注重將專注作為重點培養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并作為學生學習表現的評價標準之一。
在“雙新”課改背景下,組織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也是專注品格形成的重要途徑。如以“金山石雕”為主題的跨學科特色作業的創編設計,因重要觀念相似、主題內容相關、基礎知識相通的特點,不僅強化了學科間相互關聯,實現多學科融合,更增加了學科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專“心”、專“行”、專“能”,進而促進學習專注力的形成。
在特色探究中鍛鑄專注品格
為弘揚“匠心”文化精神,我校依據地域特色,努力打造了獨具學校特色的“金山石雕非遺文化”校本課程。圍繞歷史與人文、石料與科學、工具與技藝、作品與生活等不同主題,進行深入研究。
學校打造了集金山石雕科普教育、體驗互動、創新創造于一體的多功能綜合實踐中心和創新實驗工場,學生在創作實踐中感悟匠心。當專注成了探究內容,專注品格的形成便能得到質的飛躍。
“匠心”文化的核心內涵是精益求精、執著敬業和創新求變。學校匠心物質文化、匠心精神文化、匠心制度文化和匠心行為文化將共同組成“四位一體”生態系統。我們相信,校園文化中內隱外顯的強大力量,定能在淬煉學生專注品格的過程中發揮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