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訊(記者 陳秀雅)上周日,剛結束新加坡經貿交流活動回到蘇州的全國政協委員、副市長張橋又踏上新旅程,帶著調研成果和民意民聲,赴京出席全國兩會。
在2020年進入政府工作之前,作為蘇州大學教授,張橋主要從事納米材料領域的研究工作,先后發表了100多篇文章,被引用超過1.1萬次,多次入選“全球高倍引學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十多項,先后入選國家重大人才工程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等。
根據市委、市政府的總體安排,張橋在市政府主要負責科技創新、工業、信息化等方面具體落實的工作。他力求干好“精細活”、展現“精氣神”,著力推動蘇州實體經濟基礎更牢、質量更優,推動各類創新資源在蘇州集聚,推動數字要素與地方深度融合、賦能發展。
作為農工黨蘇州市委會主委,張橋團結帶領蘇州農工黨成員,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上雙向發力,不斷提高履職水平?!堕L江岸線資源保護與科學利用》《助推蘇州高水平建設中醫藥強市》等重點課題的調研成果獲農工黨中央錄用反饋;農工黨蘇州市委會被農工黨中央表彰為2018—2022年先進集體;在農工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蘇州市委會作為先進集體代表進行了交流發言。
在成為全國政協委員之前,張橋與政協有著密切的聯系。作為市政府的分管負責同志,他多次開展政協提案督辦工作,陪同政協委員開展工業經濟、科技創新方面的工作調研,在政協委員的幫助下高質量完成本職工作。去年,他和市政協專委會聯合開展調研,提出的關于??漆t院、校醫隊伍建設方面的建議,如今已轉化成民生實事項目。
“為國獻策,為民履職,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張橋說,經過深入調研、縝密思考,結合中央要求和地方發展實踐,他將實體經濟領域的一些重點問題作為關注重點,準備了三個提案:針對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鏈上游存在關鍵基礎材料和核心零部件依賴進口的問題,建議通過開展關鍵技術攻關、擴大國產替代應用、優化服務機制等措施,保障供應鏈安全可靠,實現生物醫藥產業體系核心環節的自主可控;聚焦協同攻關組織對產業創新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建議通過加強全國層面的統籌指引、快速在各地形成試點示范、加大資源要素集成供給能力等措施,集聚多方資源,加快推動創新聯合體實現高質量發展;針對我國機床產業“大而不強”的困境,建議瞄準新能源汽車等新增長點和存量市場更新需求,搶抓行業高景氣度周期,提升國產高檔數控機床整機及核心部件自給能力,發揮工業母機基金作用,推動我國工業母機產業高質量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是來自各個領域的行業杰出代表,與委員們一起參政議政,將幫助我從更高層次、更廣領域了解本職工作相關領域的情況,用更綜合的思維和多元化的視角審視當前從事的工作。”張橋表示,將加強與科學技術界、經濟界委員的交流合作,發揮政協委員聯系廣、資源多、渠道暢的優勢,一起研究探討實體經濟發展、科技創新重大命題,邀請委員來蘇州實地調研視察,向國家相關部委提出高質量的提案建議,履行好政協委員建言資政職責。
記者手記
白襯衫、藍西裝,手握筆記本和筆走進會場……張橋的身上洋溢著蓬勃的青春氣息。作為新任全國政協委員,不管走到哪兒、在什么場合,他都要隨身帶好一個記事本、一支筆,隨時記錄工作、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民情民意。在采訪中,張橋表示,非常珍惜委員榮譽和政治身份,這次全國政協組織了為期三天的新任委員培訓,是個非常好的學習機會。他將以飽滿的熱情,學習怎樣參加好大會,學習如何更好地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然后將參會的收獲帶回蘇州,融入自己的工作中,為蘇州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